全球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共进午餐

年届84岁高龄的谢林,是最年长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因对博弈论的贡献而赢得该。屡次爽约后,他终于答应在位于华盛顿的家里接受本报采访。
2013年4月17日

新年促销的背后

每年新年商家都会推出打折促销活动,于是半夜 三更商店外会出现等候的长队,店门一开,顾客 一拥而入,混乱不堪。这印证了一个道理:诱惑 越是吸引人,人们为之付出的努力也就越大。
2006年1月11日

美元为何被高估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费尔德斯坦:投资者将势必 抛弃美元转向其它货币,目前他们却仍想从美国 债券息差中获利。这种乐观想法,可能反映出对 流入美国资本数量与性质的严重误解。
2006年1月11日

选择太多并不好

过多的选择使人们眼花缭乱,最后干脆什么都不 选。专家称,每款产品提供三种选择已足够,多 了会产生反效果。
2006年1月10日

索罗斯: 美国经济明年可能衰退

金融家索罗斯预测,由于美国收紧利率,住房价格下降,美国经济可能在2007年出现衰退,并有“相当大的可能”导致世界经济减速。
2006年1月10日

欧洲央行:全球经济增速将高于2005年

这显示欧洲央行对欧元区增长前景信心有所增强
2006年1月10日

能源外交冲击全球秩序

专栏作家斯蒂芬斯:过去,石油供应国和消费国 两大阵营颇为整齐划一。但是,中印崛起改变了 一切。如今,石油消费国之间相互冲突的威胁相 当大。
2006年1月9日

华盛顿──腐败之都?

布热津斯基曾把华盛顿称为“全世界最腐败 的首都”。最近,美国共和党游说人士阿布拉莫 夫涉嫌贿赂、逃税和欺诈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 严重的腐败丑闻之一,并引发人们对美国政坛道 德标准产生疑问。
2006年1月6日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好景不再?

去年,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和安永这四大会 计师事务所在英国的业务非常繁忙。但预计今年 审计业务将明显下降,税收业务似乎也不妙。
2006年1月6日

预测不如准备

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世界经济看来不错,但市场却在忽略风险。我们能知道的一切正如哈姆雷特所言:“死之来临,不是现在,即是将来;只要对它有所准备就好了。”
2006年1月5日

电子邮件“脚注”有用吗?

细心人会发现,不少公司电子邮件的最后,都附 有长长的免责声明,但是每个公司的写法各有 不同,而且不少都措辞不清。到目前为止,行业 内还没有统一标准。
2006年1月4日

你不能不知道的免费软件

许多所谓“免费”软件功能有限,还暗藏广告程序。不过,FT专栏作家泰勒精选的几种免费软件名符其实,而且像商业软件一样管用。
2006年1月4日

澳洲博彩集团放弃投标新加坡赌场

这是PBL公司创始人克里•帕克上周去世后,该公司首项重大决策
2006年1月4日

越南经济“今年将继续快速增长”

去年该国经济增长8.45%,为近10年来最高增幅
2006年1月4日

留给2006年的一大疑问

FT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2005年是高增 长、低通胀和穷国补贴富国的一年。但美国不会 永远是全球最终消费国和借贷国。何时不再?这 个问题留给2006年。
2006年1月1日

维基百科是怎样“炼”成的?

这部网上百科全书质量之好,超出人们的期望。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愿意无私奉献?其原因可能与 付小费相似。
2005年12月30日

祝读者元旦快乐

FT中文网将于1月1、2、3日休刊三天,4日起恢 复出版。
2005年12月30日

韩国克隆英雄声誉再遭打击

无证据表明黄禹锡的研究团队曾从克隆人类胚胎中提取出干细胞
2005年12月30日

意大利央行行长继任人选确定

曾任高盛欧洲业务副总裁的德拉吉将取代法齐奥
2005年12月30日

能源:俄罗斯的“王牌”

俄罗斯正将巨大油气储备用作政治工具。高昂的 价格、紧缺的供应,以及西方国家减轻对中东依 赖的意愿,都增加着它的筹码。
2005年12月29日

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反弹

从98.3攀升至103.6,升至今年8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
2005年12月29日

科技业的赢家与输家

今年是互联网卷土重来的一年,随着宽带加宽、 商业模式出新,广告宣传波澜再起,Google以看 似简单的搜索,一举称雄全球。
2005年12月28日

IT新口号:参与

信息时代正呈现双向趋势。“参与”成为热门词 汇。不想为软件付费?那就采用广告支持的软 件。想回馈社会?那就为维基百科提供一些内容 吧。
2005年12月28日

迟来的企业网站

企业高管们终于认识到:如果认真对待企业网 站,就可以创造巨大利益,如果忽视,则可能产 生严重损害。
2005年12月28日

居安思危是上策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格夫:当今全球经济增长 态势不错,但各种风险依然存在。假如中国增长 停顿,会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通胀和生产率造 成巨大影响。
2005年12月28日

机器人会造人类的反?

全球许多公司正在制造能作为吸尘器、放音乐播 放器和同伴的机器人,而机器人的人工智能越来 越高。但它们会对我们的生存造成威胁吗?
2005年12月28日

普京首席经济顾问辞职

伊拉里昂诺夫对俄政府攫取经济权力提出尖刻批评
2005年12月28日

袜子不成双,怎么办?

亲爱的经济学家:我有满满一抽屉不成双的袜 子,失踪的袜子去哪儿了呢?
2005年12月23日

海啸一年后 联合国拒绝披露救灾支出详情

迄今高达1/3支出用于行政开销
2005年12月23日

互联网自由的代价

互联网服务供应商无需为收集的信息承担法律责 任,岂不是给中伤行为开方便之门?最近维基百 科的诽谤事件证明,为确保更大的公众利益,容 忍少量的诽谤行为是值得的。
2005年12月23日

贸易逆差好不好?

《金融时报》提姆•哈福德:由于“缺少保 护”,我太太照看孩子的家务事被 外国学生的廉价竞争所“伤害”,产生了相当大 的“双边贸易逆差”,我们却都乐得其所。可惜 政客们不这么看。
2005年12月22日
|‹上一页‹‹63363463563663763863964064164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