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0.8元/天 立即订阅
中外对话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短信登录
微信登录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
用户注册协议
和
隐私权保护政策
,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频道首页
全球经济
中国经济
贸易
环境
经济评论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换脑ReWired
换脑ReWired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修改头像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告别“大拆大建”时代,中国建筑业面临低碳转型
夏志坚: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建筑业构成了中国社会42%的碳排放,如今大拆大建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这无疑会对中国碳排放带来深远影响。
2天前
煤改十周年,中国农村清洁供暖进展如何?
牛雨晗:为让农村居民负担得起暖气,政府亟需精细化清洁供暖补贴政策,考虑集中供暖的潜力,推进建筑节能改造。
2023年5月28日
怎样讲气候故事,能让读者“心动”
崔筝:气候报道越来越多,你真的能读进去吗?有人情味的好故事,是打动读者、激发气候行动的关键。
2023年5月14日
煤电是中国制造业第一大省拉动经济和电力保供的“良药”吗?
张小丽:中国制造业第一大省广东,正试图以拉动经济、满足当地电力需求和促进节能减排等名义上马大量新煤电。
2023年5月7日
欧盟净零工业法案对中国新能源企业意味着什么?
尤晓莺:这项旨在刺激欧盟本土清洁技术制造业发展的提案会不会造成贸易壁垒?来自一线的中国企业和欧洲专家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2023年4月23日
煤炭与可再生能源双增:中国减排走向何方?
柳力:中国清洁能源装机创下新高,但新建燃煤电厂数量也大幅增加。当清洁能源增长超过能源需求增长时,中国将实现碳达峰,可能会在2024年。
2023年4月16日
从俄亥俄州事件比较中美环境应急的异同
刘伊曼:面对重大环境事件,美国联邦环保局在响应机制启动、环境监测、污染赔付和信息公开等方面的做法,为中国环境应急提供了一个样本。
2023年4月9日
为什么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引发了煤炭的进一步扩张?
张树伟:中国近年来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长迅速,但煤电与可再生能源绑定发展的模式拉动了额外的煤电投资,这为减排带来挑战。
2023年3月27日
西北暖湿化下,一个生态农庄面临的挑战
姜梦楠:虽然网络上流传着“西北暖湿化利好农业”的声音,但对当地农业来说,已经种植的耐旱作物产量和品质可能会下降,病虫害也可能增多。
2023年3月19日
两会前瞻:中国各省计划同时推进煤炭产业和清洁能源发展
尤晓莺:各省发布的工作报告显示未来一年内各省级行政区将同时关注煤炭产业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这可以预示全国两会可能讨论的一些要点。
2023年3月5日
俄乌战争并未导致欧盟化石燃料消费增加
柳力、龙迪:随着水电和核电供应正常化,以及更多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产能上线,今年煤炭消耗量将进一步下降。
2023年2月26日
欧盟“绿色关税”将如何影响中国碳市场?
尤晓莺:专家预计,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将成为推动中国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发展的“外部激励”,进而抵消一些长期影响。
2023年2月12日
中国如何将在线监测与公众参与结合来治理污染?
牛雨晗:中国已经拥有了全球最大的在线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但这套系统需要公众的帮助才能有效运用在企业污染治理中。
2023年2月6日
湿地公约如何塑造了中国湿地保护?
胡博翔、单诗尧: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中国的湿地保护体系在履约的促进和影响下逐渐成型。
2023年1月16日
研究:气候变化加剧了2021年的河南暴雨
夏志坚:中国科学家的归因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加剧了2021年的河南暴雨灾害,而未来发生更严重灾害的风险正在系统性地增加。
2023年1月8日
从雾霾到“双碳”,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寻求转型
林孜:随着气候变化成为中国最重视的环境议题,一些曾在雾霾治理上发挥重要作用的环保组织发现它们需要新的思路来参与气候治理。
2023年1月3日
中国如何为气候“损失与损害”做出贡献?
尤晓莺:专家表示,由于中国面临向各国支付气候相关损害赔偿的压力,大量的非资金捐助可能有助于展示其领导力。
2022年12月25日
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三年后,如何实现初衷?
蒋亦凡: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已得到确认,但当被以国家意志坚决推行时,还是引发民间疑虑。三年后,垃圾分类怎么样了?要实现初衷,还应该做什么?
2022年12月19日
COP15生物多样性大会:六大关键问题待解
高丽娜、崔晓晗:保护30%陆地和海洋的目标能否通过?如何向发展中国家分配资源?中国如何在谈判中发挥领导力?
2022年12月11日
“损失与损害”基金:COP27气候大会唯一战果
乔伊迪普:COP27唯一拿得出手的成果是建立了一个基金,为贫穷国家因气候变化而遭受的损失与损害买单。基金的具体运作细节仍有待日后讨论。
2022年11月27日
研究:碳排放的未来社会成本三倍于当前假设
诺里斯:新的研究发现,美国为碳排放造成的损害设定的价格过低,这意味着人们低估了减排的收益。
2022年11月20日
四川电荒凸显电力系统改革痛点
夏志坚:中国连续两年遭遇“电荒”冲击,专家认为推进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和需求侧响应机制比单纯加建电站更为重要。
2022年11月14日
追随大禹的足迹:历史地理学者马瑞诗谈黄河
匹兹堡大学历史系教授马瑞诗讨论了她去年出版的黄河环境史著作,以及书中洞见与当下的联系。
2022年11月6日
关于《中外对话》:
中外对话(www.chinadialogue.net)是一个致力于环境问题的中英双语网站,总部位于伦敦,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