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0.8元/天 立即订阅
切问近思录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设置
登出
登录
×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短信登录
微信登录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
用户注册协议
和
隐私权保护政策
,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搜索
关闭
搜索
FT中文网
Menu
切换版本
繁体中文版
FT.com
首页
首页
中国
中国
全球
全球
经济
经济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
商业
商业
创新经济
创新经济
教育
教育
观点
观点
频道首页
Lex专栏
专栏
分析
评论
社评
书评
读者有话说
管理
管理
生活时尚
生活时尚
视频
视频
音频
音频
每日英语
每日英语
换脑ReWired
换脑ReWired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FT
会员中心
设置
登出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Flipboard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动应用大全
基本设置
会员中心
修改头像
邮件订阅
同步微博
我的评论
管理收藏
RSS
中国结构转型:加快城市化应是头等重任
张军:城市化滞后阻碍中国经济发展,中国需在未来10-15年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大城市和城市群的建设。
2016年8月24日
一场被误解的危机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张军:人民币波动引发中国经济政策对外沟通大讨论;沟通欠缺源自不熟悉中国决策体制,是沟通方式的差异所致,这一不适应难以都归咎于央行。
2016年2月10日
中国经济的“非常态”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张军:中国经济因债务拖累而无法回到正常增长轨道。当下的局面并非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而是“非常态”。如果摆脱了目前的“非常态”,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是有望实现中高速增长的。
2015年3月18日
李克强的经济平衡术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张军: 设置GDP短期增长的容忍下限,让以信贷扩张为核心的刺激政策出台概率降低,是当下中国政府应对经济问题的平衡术,其根本目的是赢得未来3-5年推进结构调整和改革的时间。不过,这种平衡术也面临着潜在风险和挑战。
2014年5月26日
中国经济增长粗放吗?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张军:经济学界流行的一个表述似乎是,中国经济增长应从要素驱动的粗放增长,转变为效率驱动的集约增长,但粗放与集约增长方式的两分法显然存在误导,如何理解全要素生产率的超常增长?
2014年1月16日
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张军:在当前中国经济因为外部冲击而出现减速的关键时刻,启动新一轮结构改革,并顺势推进人口的城市化,可期待未来10年中国GDP潜在增长率约为7-8%。
2013年10月28日
李克强与朱镕基的不同挑战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张军:在不同的时期,李克强与朱镕基都站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当下的媒体热衷于把李克强比作朱镕基,其实两人没有可比性,朱镕基当年是在做加法,而李克强今天则要做减法。
2013年7月31日
李克强为什么按兵不动?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张军:新一届政府是否会再次启动保增长计划?这取决于李克强未来几年里能容忍的最低增长率。基本面如要回到08年前,则需要痛苦地清算投资扩张遗产。
2013年6月19日
中国政治变革的隐含逻辑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张军: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见证了产权从国家向私人的一系列转移。只要中国政府继续对公民提供基本的经济权利的保护,那么,政治权利上的那些日积月累的变革就会不断推动人权扩展和逐步民主化。
2013年5月17日
可改革的体制:中国经济成功秘笈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张军:一个体制再优越,一旦不可改革,就不能为长期增长提供支持。中国要保持体制的可改革,就需要政府不为利益集团绑架,以保持目标的长远和中立。
2013年3月7日
关于《切问近思录》:
张军,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经济学界崭露头角,至今仍是中外经济学界的活跃人物。他对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研究著述丰厚。现任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长江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